联系方式

  • QQ:99515681
  • 邮箱:99515681@qq.com
  • 工作时间:8:00-21:00
  • 微信:codinghelp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其他其他

日期:2023-06-20 09:16

1999年2月8日,英国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——艾丽斯?默多克在牛津河畔悄然陨落。她是当代英国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和哲学家,被誉为“英国最聪明的女人”。她去世之后,曾有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说:“默多克的逝世意味着英国再也没有世界一流的作家了。”由此可见默多克对于英国文学史的贡献之巨大。


默多克于1919年出生在都柏林,年幼时随父母移居伦敦。她的主业是哲学,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,修读哲学、古典文学和历史。作为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,她享有国际声誉。而作为副业的文学创作,则为默多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、持久的声望。默多克在哲学和文学两个领域著述颇丰,是继狄更斯以来英国文坛少有的多产作家,其小说在相当程度上演绎了其哲学思想。默多克在其创作的初期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较为深刻。1954年,默多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《在网下》问世,这部小说让她在英国文坛一举成名。同时,默多克也通过这部小说将萨特式哲学小说引入了英国文坛。默多克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。一方面,她肯定了萨特的哲学思想,即认为自由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。另一方面,对于萨特的自由观默多克并不完全接受,她认为它缺乏道德标准。默多克主张生而自由的人,在偶然性的世界中要道德地、现实地存在。


《在网下》是体现默多克存在主义自由观的代表作。小说中默多克通过描绘主人公杰克从臆想、无视他人独立人格走向关注他人这一精神层面的成长,系统阐述了其哲学观点,即自由是人追求的最终目标,只有唤醒人的道德意识,才能转变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思维,通往自由之路。


一、存在主义自由观

1. 萨特的存在主义

让-保罗?萨特是法国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,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。存在主义哲学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风靡西方世界,它兴起于德国,但却在萨特这里得到发扬光大,可以说萨特几乎成了存在主义的代名词。[1]萨特没有像之前的哲学家那样继续传统地抽象思辨,而是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哲学思想——无神论的存在主义。他从个人的角度思考“存在”问题,思索人如何在当时的境遇中更好地“存在”。一方面,萨特坚定地选择无神论。另一方面,他强调以人为中心、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,认为人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,掌握自己的命运,实现自由和人生价值。


一种思想一旦适应了时代的诉求,那么它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。萨特的存在主义否定了决定论和宿命论,强调人的前途和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,这种观念鼓励了人们追求自我的主动精神,给当时深处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。


2. 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

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由。在萨特认为,只有人才是真正的存在,现实世界中的人拥有的是绝对的选择自由,人需要自己去选择生活,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或不去做什么。人如果在现实事物面前无法按照个人意愿作出“自由选择”,那么就不算是真正地存在过。但自由带来的则是另一种孤独彷徨的情绪,即个体在自己的意志范围之外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依靠的力量,个人只能依靠自己。[2]萨特将“自由选择”与“孤独彷徨”的情绪联系在一起,认为这才是顿悟自由的根本途径。


3. 默多克的存在主义自由观

默多克对于他人的理论不会全盘否定,更不会照单全收,而是选择批判性地吸收。默多克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。她肯定人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由,认为自由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目标,但是在自由选择的问题上,他对萨特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。[3]在萨特看来,人在作出行动选择时拥有绝对的自由。外部世界和他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意志而转移,他人没有独立人格和自主的思想,因而无须关注他人和所谓的社会成规。[4]默多克则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。忽视他人自由之人只会自私自利,活在不实的幻想之中。不关注他人的这种绝对自由最终只会使个体感到孤独、空虚和绝望。默多克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哲学有着独特的思考。她重释了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,提出了道德性自由的观点。[5]


默多克的自由观在其文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。她笔下的人物总是不断地寻求自由,但是又每每陷入种种自由误区,在遭遇各种彷徨与痛苦之后开始觉醒,继而通过道德的选择来解决问题,最终实现精神的自由。存在主义和自由观的字眼虽然没有出现在小说中,但是小说主人公杰克简直就是存在主义的一个践行者、体现者。[6]


二、《在网下》

小说《在网下》极具默多克风格,是默多克的成名作,也是体现其存在主义自由观的代表作。这部小说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味,而且艺术氛围颇为浓厚,一经发表便轰动整个英国文坛,以致她后来写的几部小说都显得相形见绌。


1. 情节内容

《在网下》很有英国流浪汉小说的味道,小说以主人公杰克的第一人称视角从头至尾叙述故事。杰克出生在爱尔兰,在伦敦长大,靠翻译法国二流作家布勒特伊的作品为生,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流作家,结果却居无定所,永远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下一站会在哪里。


小说伊始,杰克提着装满法国书的箱子从巴黎回到伦敦,本来打算继续寄居在女朋友玛琪家,但在街角等他的远房兄弟芬恩却告诉杰克玛琪要和别人结婚了。被玛琪扫地出门的杰克自尊心受挫,无家可归,落魄地来到卖报纸的廷卡姆太太店里,思索还有哪个朋友可以收容他,开始了他疯狂滑稽的寻居之旅。他去了老朋友哲学家戴夫那里,可戴夫没有收留他。于是杰克异想天开,转而投奔他以前的情人安娜。他自以为安娜还一直爱着自己,会念及此情收留他,并期待重温旧梦。可物是人非,安娜把他推给了妹妹萨蒂。萨蒂现在是一个电影明星,恰好需要一个人看管房子。萨蒂与杰克久别重逢、惊喜万分,欣然同意由他来看管房子。杰克却觉得萨蒂对他的老友雨果情有独钟,不愿去打扰她。


与萨蒂之间的交谈勾起了杰克对老友雨果的回忆。杰克曾以他们俩之间的谈话为蓝本私自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《无言》的书,为此杰克一直心存愧疚,觉得他不该把他和朋友间的私聊内容公之于众,更觉得此举是对他们之间友谊的亵渎,从此他们的关系便渐行渐远。经过一番周折,杰克终于与雨果重逢。当杰克鼓起勇气将发生的一切告诉雨果时,令人意外的是,雨果并不在意。后来他也才明白,原来萨蒂爱的人是自己,而雨果爱着萨蒂,安娜爱着雨果。他主观臆想,错误地将事件和人物关系组建在一起,混淆幻想与现实,因此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爱他的姑娘。


2. 人生没有局外人,无人不在“网”之下

《在网下》书名中的“网”一词有两层含义。其一指社会关系网,其二指语言之网,人很难逃脱这两个层面的“网”的控制。


小说《在网下》的情节内容也清楚体现了默多克的哲学观点,即在人生活着的世界里,人物关系是纷繁复杂的,人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、失意和迷茫,人生没有局外人,无人不在“网”之下。


默多克习惯于将人物置于自我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,让个人因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而遭到生活的排斥、痛苦不堪。而个人要想寻求出路、寻求自由,就不得不放弃臆想、认清现实,学会去关注他人、尊重他人,最终方能让自己通向自由之路。


三、挣脱束缚之“网”,实现精神自由

主人公杰克的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正常类型,单是常年寄居在别人家里这一事,就让人觉得很离谱。他热情而又傲慢,冲动又固执,极其现实而又充满幻想。历经了各种人情世故,颠沛流离,他为自己亲手编织了束缚自由之“网”,备受折磨。生活中的不断碰壁让杰克如梦初醒,开始审视自己迷失的人生,认真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身边的人,重新思索生命的价值及方向,最终实现了一次精神的成长,挣脱了束缚之“网”,实现了精神自由。


1. 编织束缚自由之“网”

杰克常常陷入自我臆想之中,他总觉得所有事情都应该像他所想象的那样进行,人与生活都有着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。但现实的世界却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,生活中也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性的事件,并不会一成不变。杰克总是幻想从真实世界中逃脱,为自己亲手编织了束缚自由之“网”,后果就是遭到生活的排斥,为自己制造冲突,让自己孤苦万分、备受折磨。


2. 放弃臆想,认清现实

错过了事业飞黄腾达的机会,失去了一个又一个钟爱于他的姑娘,最后还落得个居无定所、颠沛流离的凄凉结局。这一系列偶然性的事件最终打破了杰克主观世界的臆想,让他开始学会自我审视,鞭策着他回归现实。


(1)玛琪的驱逐。小说伊始,杰克回到英国,打算继续寄居在女朋友玛琪家,结果却被告知玛琪要和别人结婚了,最后被玛琪无情地扫地出门。杰克对此大为惊讶道:


“But she never told me anything,”I said.


“You never asked anything,”said Finn.


由此可见,杰克所关心的人只有自己。哪怕是对自己朝夕相处之人,也不愿意花时间、花心思去了解。在爱情上杰克有着自己一厢情愿的浪漫,又绝对地以自我为中心,不在乎对方内心的感受。在被玛琪扫地出门之后,他才幡然悔悟,认识到自己之前应该好好照顾玛琪,认真对待她。


(2)布勒特伊的成功。杰克一直靠翻译法国作家布勒特伊的小说赚钱,可在他眼里,布勒特伊始终是一个出不了名的二流作家。然而事实却又与他所想象的相反——布勒特伊的一部作品后来斩获大奖,布勒特伊也因此一夜成名。


现实和自我臆想之间的冲突再次冲击着杰克的精神世界,布勒特伊的成功使同样从事写作的杰克颇为震惊。布勒特伊的成功激发了杰克选择自由创作的想法,而不再是继续机械翻译他人之作。


(3)雨果的谈话。雨果是默多克小说中的一股清流,他才华横溢、勇于追求、真诚善良,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道德向往,因而有人称默多克的哲学为道德哲学。


杰克以他和雨果的谈话为蓝本私自编辑出版了自己的书——《无言》。杰克这种以自我为中心、自私自利的行为,恰如其分地表明其对好友雨果没有表示出应有的关注与尊重。


可以说,雨果又是杰克觉醒路上的指路人,是一个对杰克的道德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人物。杰克私自出版的行为让自己感到羞愧和心虚不已,他害怕雨果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,借故躲着雨果。但现实却令人意外,雨果非但不介意这种私自出版的行为,反而表示出欣赏杰克的文笔。雨果的善与美敲打着杰克的内心,推动着杰克摆脱自我幻想,从而认清现实。当然,最令杰克意想不到的是,与雨果的谈话这才使他猛然看清他之前错误臆想的爱情关系。杰克常常陷入无端的幻想,用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。他以为萨蒂爱着雨果,雨果喜欢着安娜,但事实却是萨蒂爱杰克,雨果爱萨蒂,安娜爱雨果。


雨果的善与美让杰克最终明白自己只不过活在幻想之中,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、有自己的思想。


(4)芬恩的离开。杰克从未将芬恩看作是拥有深邃思想和独立人格之人,而是一直将芬恩看作自己的附属。如果他和芬恩去的地方只有一张床,那么睡在地上的就会是芬恩,而杰克睡在床上。


在杰克的自我幻想中,芬恩会一直做自己的跟班,永远也不会离开他。所以当芬恩一再表示自己要回爱尔兰时,杰克对此不以为然。但故事的最后,芬恩真的不辞而别。芬恩此时的离开让杰克心里感到又气愤又难受。


杰克最后从廷卡姆太太那里得知了芬恩的离开,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主观臆想是多么的失败,才意识到芬恩对他有多么重要,才意识到应该早些尊重芬恩。芬恩的离开让杰克难受不已,彻底摧毁了杰克的幻想世界,鞭策着他回归现实的世界。


3. 回归精神自由

默多克认为,纠正杰克所犯错误的关键就是在于放弃臆想、认清现实,学会关注他人,将他人看作独立的、有思想的个体。


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对照十分有意思,可以看出杰克在经历了一系列荒诞事件后的明显转变。故事开篇句“我一看见芬恩在街角等我,心里马上明白,出事了。”故事结尾句“‘我不知道啥原因,’我说,‘真是怪事一桩。’”表面上是杰克从“有知”到“无知”,但深层次的却是他从“无知”到“有知”。


小说的最后,杰克又回到了故事开头曾经去过的廷卡姆太太的店里,回到了故事的起点——依然一无所有、无家可归。从物质上看,看杰克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,但从思想上来说,他经历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,有助于他实现精神成长。


经历了一系列偶然的、荒诞的事件后,杰克如梦初醒,思想意识发生了突然的改变,认识到他人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存在,交往是一个公平的游戏,必须尊重对方的平等地位,道德地对待他人的自由。从哲学角度而言,他已然摆脱了臆想的枷锁,回归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。


结语

默多克通过小说创作的形式,深刻表达了其哲学思想。默多克认为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,但个人没有绝对的自由,获得自由是需要通过道德的方式来实现的。默多克认为那些忽视他人自由之人,只会生活在其编织的臆想世界中,这种绝对的自由会使他们感到孤独、空虚、绝望。在现实的世界里只有道德地存在着,关注他人,尊重他人的自由,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,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。对于现今而言,默多克的哲学思想对于唤醒人们的自由意识、奋力追寻生命真正的价值来说,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
版权所有:编程辅导网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:QQ:99515681 微信:codinghelp 电子信箱:99515681@qq.com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从网络整理而来,只供参考!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本站删除。 站长地图

python代写
微信客服:codinghelp